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8月16日,記者從西寧海關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今年前7個月,全省農產品出口3億元,同比增長2.5倍,其中,冷凍虹鱒魚出口1億元,同比增長7.3倍,占全國同類產品出口總額的97%;高原冷涼蔬菜出口在去年零突破的基礎上,向規(guī)�;�、品牌化、高端化發(fā)展,已累計出口1464.7噸,價值1029.4萬元。此外,虹鱒魚深加工產品(魚片、煙熏虹鱒魚)、干羊肚菌、干人參、田七、黑青稞餅干、蜂王漿提取液等7種特色產品實現首次出口。
西寧海關通過主動上門、一企一策、跟蹤幫扶、問題清零等措施,為青海100余家企業(yè)“把脈問診”,精準摸排制約農產品出口的主要問題,幫助企業(yè)對標國際先進標準,解決產品溯源體系不健全等問題25項。設立鮮活農產品屬地查檢“綠色通道”,實行“7×24小時”預約通關,壓縮查驗檢測環(huán)節(jié)3個工作日,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壓縮至0.81個小時。目前,已有130余種“青字號”農產品亮相海外市場,大力提升了“凈土青海·高原臻品”區(qū)域公用品牌的影響力。
開展出口農產品提檔升級專項行動,聯合商務、農業(yè)農村、林業(yè)草原等部門,建立關地企結對幫扶機制,指導出口企業(yè)建立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鏈條質量安全控制體系,確保青海出口農產品“安全有保證、出口無障礙”。推動建立高原農產品智慧監(jiān)管體系,構建政府主導、企業(yè)主責、行業(yè)自律和海關監(jiān)管的“四位一體”風險聯控機制,對冷涼蔬菜、冷水魚、中藏藥材等出口優(yōu)勢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精準管控。充分發(fā)揮“海西州枸杞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的作用,發(fā)布風險預警信息200余次,開展5項國外技貿措施評議。有效發(fā)揮國家級檢測重點實驗室技術支撐作用,擴增952項農產品檢測項目,制定4項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指導企業(yè)修訂標準10項。
加大對青海農牧區(qū)的支持力度,幫扶12個少數民族片區(qū)4.4萬畝(0.29萬公頃)蔬菜種植基地獲得海關出口備案資質,出口品種由最初的13種增至19種,產品均價可達國內市場的4倍至5倍,以今年首次出口香港的豆苗為例,每斤市場單價超過65元,帶動冷涼蔬菜產地農戶每戶年收入增加約3萬元。針對柴達木枸杞、澤庫黑青稞等農產品和國際市場多元化需求的特點,推動由初級產品向深加工產品延伸,黑青稞餅干、沙棘油、枸杞汁等10余種深加工產品已出口至日本、韓國、德國、捷克等12個國家和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