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12月16日,距積石山6.2級地震過去快一年的時間,記者來到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積石鎮(zhèn)河北村,湛藍的天空澄澈如鏡,干凈整潔的巷道蜿蜒其間。在村黨支部書記馬四力毛帶領下,我們走進村民韓忠華家,他是村里第一個帶頭推翻土墻蓋磚墻的人。
晌午暖陽傾灑,寬敞的院落里,一年前因地震受損開裂、傾斜的土屋土墻已了無蹤跡,取而代之的是堅固的磚混墻、锃亮的鋁合金門窗與大氣美觀的瓷磚地面。韓忠華抱著孫子,和妻子在陽臺愜意曬太陽、悠然澆花,三角梅與繡球花爭奇斗艷,金桔樹碩果累累,一幅溫馨閑適的生活畫卷。
今年10月份,韓忠華一家歡歡喜喜住進了安全、美觀、舒適的“新屋”。“地震后,政府及時發(fā)放補助,住建部門派駐監(jiān)理單位下鄉(xiāng)駐村,村干部全力督導施工質(zhì)量。”回憶往昔,韓忠華感慨萬千地說:“這一年,村子變化太大了,環(huán)境好了,巷道寬敞了,土房變磚房,危房變安全房,多虧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和幫助。”
馬四力毛向記者介紹:“地震造成全村179戶農(nóng)戶房屋受損,這一年來,干部全心撲在‘災后重建’工作上,入戶動員成為常態(tài)。在韓忠華的示范引領下,如今村民都住進了安心房,也算了了一樁心事。”
地震雖已過去,但對村民來說記憶仿若仍在昨日;對于忙碌了整年的村干部來說,亦是如此。
在積石鎮(zhèn)沙壩塘村,村黨支部書記黃鵬這一年來最多的“心事”,就是協(xié)調(diào)解決村民在災后重建過程中發(fā)生的諸多“瑣事”。
從安置村民到發(fā)放物資,從維修房屋到搬遷入住,樁樁件件都涉及村內(nèi)上百戶家庭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在災后重建關鍵時期,因村民對房屋建設專業(yè)知識匱乏導致各類問題頻出,黃鵬忙得快“跑斷了腿”。
今年9月份,因鄰居家房屋維修加固時未做防水,村民馬海英家的墻體被“泡”,他第一時間找到村委會,黃鵬前前后后溝通協(xié)調(diào)半個多月,馬海英家被泡的墻體最終獲得賠償后重新建起,鄰里之間的關系也一直很和睦。
馬海英感慨地說:“災后重建以來,需要村干部的地方很多,這家不懂建筑,那家不懂裝修,這家合同沒簽到位,那家防水沒做好,大家有問題,都會第一時間找村干部。村干部辦事高效,事事都放在心上,這一年確實很忙,我們都看在眼里。”
馬海英說得沒錯,群眾事無小事,再小也是大事,特殊時期,大家更是擰成了一股繩,干群同心,眾志成城。
積石鎮(zhèn)的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團結(jié)一心,攜手奮進、全力推進災后重建工作,涌現(xiàn)出不少感人事跡。
大別列村中有一條窄巷道,長約22米,但寬度只有0.5米,重建以來給10余戶村民出行帶來極大不便,村民馬國華“舍小家為大家”,主動聯(lián)系村“兩委”,毅然拆除自家院墻,自愿讓出1米距離以拓寬巷道,贏得村民廣泛贊譽……
而在東街村南山根區(qū)域,災后重建期間村道路面破損。東街村村民攔學興,作為本村災后重建施工隊負責人,主動請纓,承擔起修補和硬化受損村道的重任,整個修復過程高效有序,新修復的路面更加平坦堅實,村民無不稱贊施工方的責任心和高效率……
伊麻目村黨群服務中心在地震中遭受嚴重損壞,無法正常開展黨群服務工作。村民韓阿哈麥地得知這一情況后,騰出自家房屋,供黨群服務中心臨時辦公用,使得伊麻目村黨群服務中心迅速恢復各項服務職能,村民咨詢、辦理事務、召開會議等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為構(gòu)建良好的干群關系打下堅實基礎……
這一年,這樣的故事在積石鎮(zhèn)頻頻上演,不絕于耳。
積石鎮(zhèn)黨支部書記羅凱表示:“黨的領導是積石鎮(zhèn)災后重建的核心和靈魂,通過充分發(fā)揮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確保了重建工作有序推進。”
積石鎮(zhèn)加速推進災后重建工作的一幕幕場景,正是循化縣干群齊心建設幸福美好新家園的生動寫照。
災后重建工作不僅讓群眾恢復原有的生活狀態(tài),更推動實現(xiàn)了更高質(zhì)量的發(fā)展。在災后重建有力舉措推動下,循化縣全面完成總投資13.36億元、涵蓋農(nóng)房和教育、醫(yī)療、生態(tài)環(huán)保等領域的75個項目建設任務。如今,重建家園的美好藍圖已化作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美好實景,農(nóng)戶院落中那一面面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便是這一切最生動、最有力的見證與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