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致敬我們的時代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 】火車司機見證高原鐵路巨變
作者:  徐變銀
發(fā)布時間:2024-09-20 07:33:00
編輯:李家奕
微信圖片_20240920064038值乘中,鄧俁洋(左)和劉冬鳴(右)配合默契。徐變銀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在高原廣袤的大地上,蜿蜒伸展的鐵路,穿越崇山峻嶺,記錄著青海發(fā)展。高原鐵路上,火車司機們駕駛機車,牽引著鋼鐵巨輪,穿梭于城市與鄉(xiāng)村之間,見證著中國鐵路從蒸汽時代到復興號時代的輝煌變遷。他們的故事,是時代進步的縮影,也是無數(shù)鐵路人默默奉獻的見證。

  二十世紀80年代,中國鐵路上的機車大多是蒸汽機車。劉冬鳴,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西寧機務段西運車間,一位有著30多年駕齡的老機車司機,至今仍清晰地記得第一次踏上蒸汽機車駕駛室的情景。那是1989年,18歲的劉冬鳴滿懷激情與夢想,成為了一名蒸汽機車的司爐工。

  “從西寧到蘭州,200多公里路程,需要跑10小時,一趟下來,整個人變成了‘黑炭’。”劉冬鳴回憶說,“冬天長時間暴露在低溫環(huán)境中,眉毛上常常會掛上薄薄的冰霜。夏日炎熱,仍要在高溫的機車駕駛室工作。在蒸汽機車上工作的日子,是艱苦而充實的。司爐工、副司機、司機3人各司其職,默契配合,驅動著這個龐然大物在鐵軌上穩(wěn)步前行。”

  正是這段經歷,讓劉冬鳴對鐵路事業(yè)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他見證了蒸汽機車時代的輝煌與艱辛,也期待著中國鐵路更加美好的未來。隨著科技不斷發(fā)展,內燃機車逐漸取代了蒸汽機車,成為鐵路運輸?shù)闹髁︓姟?991年至1999年,劉冬鳴通過學習,從蒸汽機車的司爐工成為了內燃機車副司機,最終成為一名司機。那一刻,他感到無比自豪與激動。

  “沒有鍋爐飛濺的煤渣,司機室變得干凈了。”劉冬鳴說,“兩塊前擋風玻璃讓視線豁然開朗,火車速度更快了,但壓力和責任更大了。”內燃機車的出現(xiàn),不僅提高了列車運行速度和運輸效率,也極大地改善了司機的工作環(huán)境,而這種改變的背后是國家改革開放發(fā)展和科技進步的強大支撐。

微信圖片_20240920064040
劉冬鳴(左)和鄧俁洋檢查機車,確保設備安全。徐變銀 攝

  進入21世紀后,中國鐵路迎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隨著電力機車和動車組的大范圍運用,中國鐵路的速度和質量實現(xiàn)了質的飛躍。

  “現(xiàn)在看看這些年輕的機車司機,他們開的火車都是高科技產品�,F(xiàn)在的火車不僅速度快、噪音小,而且還有很多智能化的功能。自動駕駛、智能監(jiān)控等,讓駕駛變得更加輕松和安全。再看看現(xiàn)在的鐵路設施,到處是復線、電氣化鐵路,甚至還有高速鐵路,出行再也不是難題了。”說到這里,劉冬鳴的眼神中透露出欣慰和自豪。他欣慰的是,自己見證了鐵路事業(yè)的巨大進步;而自豪的是,他為這個行業(yè)的發(fā)展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開火車是個技術活兒,不但需要責任心,還需要很多專業(yè)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積累,需要一個領路人。在鐵路機務系統(tǒng),一趟列車的正常值乘作業(yè)通常是由一名機車司機和一名機車副司機完成。30多年的工作使劉冬鳴始終保持高度的責任感和警覺性,確保每一次出行的平穩(wěn)與安全。他不僅對自己要求嚴格,對徒弟鄧俁洋的要求也是如此。

  鄧俁洋出生于2000年,是一名年輕的電力機車副司機。盡管他的駕齡不長,但他對火車司機這一職業(yè)有自己的見解和感受。

  鄧俁洋的爺爺是一名鐵路工作人員,從小在爺爺?shù)挠绊懴�,他對火車司機這個職業(yè)充滿了向往。2022年,鄧俁洋從吉林大學機械工程專業(yè)畢業(yè)后,如愿來到了西寧機務段工作。

  “對我來說,火車司機不僅僅是一份職業(yè),更是一種責任和使命。我們駕駛的火車,承載著無數(shù)人的希望和期待。每一次出車,我都深感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因此,我始終牢記劉師傅的教誨,出車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和專注,確保每一次運輸都能安全、準時地到達目的地。”鄧俁洋說。

微信圖片_20240920064044
馳騁在高原大地上的復興號動車組列車。馬建林 攝

  機車駕駛室內,鄧俁洋不僅繼承了師傅劉冬鳴的敬業(yè)精神和專業(yè)技能,還親身體驗了中國鐵路的飛速發(fā)展。他駕駛著電力機車穿梭在祖國的大好河山間,見證了鐵路網的不斷延伸和機車技術的不斷升級。

  從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再到電力機車和復興號,青海高原鐵路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歷程。在這個過程中,無數(shù)像劉冬鳴和鄧俁洋這樣的鐵路人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為祖國的繁榮和發(fā)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火車司機這一職業(yè)所承載的責任和使命永遠不會改變。他們依然是鐵路的駕馭者,是連接城市與鄉(xiāng)村的橋梁,是無數(shù)人出行和物流運輸?shù)谋U希麄冊阼F軌上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時代篇章。

推薦閱讀
特寫:凝聚奮進力量 譜寫改革新篇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陳剛主持
手機下單快遞到村“百億減免”計劃惠及青海鄉(xiāng)村
青藏集團公司中秋假期發(fā)送旅客29萬人次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公告
省委網信辦公布"清朗"專項行動整治典型案例②
西寧市“三餐四季”餐飲消費券明日發(fā)放
青海西寧:12條公交線路恢復運行
24H熱點
青海貴德:黨員下沉一線 筑牢“安全堤”
青海大通:非遺+文創(chuàng) “豹娃”綻放別樣魅力
西寧市巡查工作創(chuàng)新開展“三巡三督一評”法
用活“紅色基因” 建好精神家園
西寧市教育系統(tǒng)第二屆師德宣講會開講
青海西寧:延伸監(jiān)督觸角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實干·駐村第一書記風采】上泉爾村的幸福笑容越來...
超七成高校畢業(yè)生留青工作
青海省公開征集涉食品領域違法犯罪線索
“雪豹之都”,西寧這樣煉成
熱點圖片
菌農收獲“金色希望”
菌農收獲“金色希望”
【文化中國行】大通農民畫:鄉(xiāng)土藝術的斑斕盛宴
【文化中國行】大通...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xiàn)代化青海篇章·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教育援青路上的夢想引路人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xiàn)...
【鄉(xiāng)村振興在青�!糠掂l(xiāng)大學生,跑好鄉(xiāng)村振興“接力賽”
【鄉(xiāng)村振興在青�!�...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牛馳沃野 產業(yè)騰飛——“強三農 促振興”系列報道之三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西寧機場三期改擴建發(fā)起最后沖刺——走進重點項目建設現(xiàn)場⑥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xiàn)代化青海篇章·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沐浴黨恩話幸福 干群同心促振興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xiàn)...
西寧至香港航班旅客流量創(chuàng)新高
西寧至香港航班旅客...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lián)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致敬我們的時代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 】火車司機見證高原鐵路巨變

西海都市報
2024-09-20 07:3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致敬我們的時代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 】火車司機見證高原鐵路巨變

西海都市報
2024-09-20 07:3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致敬我們的時代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 】火車司機見證高原鐵路巨變

  • 2024-09-20 07:33:00
  • 來源:西海都市報
微信圖片_20240920064038值乘中,鄧俁洋(左)和劉冬鳴(右)配合默契。徐變銀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在高原廣袤的大地上,蜿蜒伸展的鐵路,穿越崇山峻嶺,記錄著青海發(fā)展。高原鐵路上,火車司機們駕駛機車,牽引著鋼鐵巨輪,穿梭于城市與鄉(xiāng)村之間,見證著中國鐵路從蒸汽時代到復興號時代的輝煌變遷。他們的故事,是時代進步的縮影,也是無數(shù)鐵路人默默奉獻的見證。

  二十世紀80年代,中國鐵路上的機車大多是蒸汽機車。劉冬鳴,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西寧機務段西運車間,一位有著30多年駕齡的老機車司機,至今仍清晰地記得第一次踏上蒸汽機車駕駛室的情景。那是1989年,18歲的劉冬鳴滿懷激情與夢想,成為了一名蒸汽機車的司爐工。

  “從西寧到蘭州,200多公里路程,需要跑10小時,一趟下來,整個人變成了‘黑炭’。”劉冬鳴回憶說,“冬天長時間暴露在低溫環(huán)境中,眉毛上常常會掛上薄薄的冰霜。夏日炎熱,仍要在高溫的機車駕駛室工作。在蒸汽機車上工作的日子,是艱苦而充實的。司爐工、副司機、司機3人各司其職,默契配合,驅動著這個龐然大物在鐵軌上穩(wěn)步前行。”

  正是這段經歷,讓劉冬鳴對鐵路事業(yè)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他見證了蒸汽機車時代的輝煌與艱辛,也期待著中國鐵路更加美好的未來。隨著科技不斷發(fā)展,內燃機車逐漸取代了蒸汽機車,成為鐵路運輸?shù)闹髁︓姟?991年至1999年,劉冬鳴通過學習,從蒸汽機車的司爐工成為了內燃機車副司機,最終成為一名司機。那一刻,他感到無比自豪與激動。

  “沒有鍋爐飛濺的煤渣,司機室變得干凈了。”劉冬鳴說,“兩塊前擋風玻璃讓視線豁然開朗,火車速度更快了,但壓力和責任更大了。”內燃機車的出現(xiàn),不僅提高了列車運行速度和運輸效率,也極大地改善了司機的工作環(huán)境,而這種改變的背后是國家改革開放發(fā)展和科技進步的強大支撐。

微信圖片_20240920064040
劉冬鳴(左)和鄧俁洋檢查機車,確保設備安全。徐變銀 攝

  進入21世紀后,中國鐵路迎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隨著電力機車和動車組的大范圍運用,中國鐵路的速度和質量實現(xiàn)了質的飛躍。

  “現(xiàn)在看看這些年輕的機車司機,他們開的火車都是高科技產品�,F(xiàn)在的火車不僅速度快、噪音小,而且還有很多智能化的功能。自動駕駛、智能監(jiān)控等,讓駕駛變得更加輕松和安全。再看看現(xiàn)在的鐵路設施,到處是復線、電氣化鐵路,甚至還有高速鐵路,出行再也不是難題了。”說到這里,劉冬鳴的眼神中透露出欣慰和自豪。他欣慰的是,自己見證了鐵路事業(yè)的巨大進步;而自豪的是,他為這個行業(yè)的發(fā)展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開火車是個技術活兒,不但需要責任心,還需要很多專業(yè)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積累,需要一個領路人。在鐵路機務系統(tǒng),一趟列車的正常值乘作業(yè)通常是由一名機車司機和一名機車副司機完成。30多年的工作使劉冬鳴始終保持高度的責任感和警覺性,確保每一次出行的平穩(wěn)與安全。他不僅對自己要求嚴格,對徒弟鄧俁洋的要求也是如此。

  鄧俁洋出生于2000年,是一名年輕的電力機車副司機。盡管他的駕齡不長,但他對火車司機這一職業(yè)有自己的見解和感受。

  鄧俁洋的爺爺是一名鐵路工作人員,從小在爺爺?shù)挠绊懴�,他對火車司機這個職業(yè)充滿了向往。2022年,鄧俁洋從吉林大學機械工程專業(yè)畢業(yè)后,如愿來到了西寧機務段工作。

  “對我來說,火車司機不僅僅是一份職業(yè),更是一種責任和使命。我們駕駛的火車,承載著無數(shù)人的希望和期待。每一次出車,我都深感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因此,我始終牢記劉師傅的教誨,出車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和專注,確保每一次運輸都能安全、準時地到達目的地。”鄧俁洋說。

微信圖片_20240920064044
馳騁在高原大地上的復興號動車組列車。馬建林 攝

  機車駕駛室內,鄧俁洋不僅繼承了師傅劉冬鳴的敬業(yè)精神和專業(yè)技能,還親身體驗了中國鐵路的飛速發(fā)展。他駕駛著電力機車穿梭在祖國的大好河山間,見證了鐵路網的不斷延伸和機車技術的不斷升級。

  從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再到電力機車和復興號,青海高原鐵路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歷程。在這個過程中,無數(shù)像劉冬鳴和鄧俁洋這樣的鐵路人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為祖國的繁榮和發(fā)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火車司機這一職業(yè)所承載的責任和使命永遠不會改變。他們依然是鐵路的駕馭者,是連接城市與鄉(xiāng)村的橋梁,是無數(shù)人出行和物流運輸?shù)谋U�,他們在鐵軌上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時代篇章。

作者   徐變銀
編輯:李家奕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