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春天,是開始,是希望,對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災后恢復重建回遷的受災群眾來說,春天更是飽含甜蜜幸福的來日方長,是黨恩“春”暖萬戶千家的每一個日常。
4月25日,一路翻山越嶺,歷經四小時長途跋涉,記者來到化隆縣最“遙遠”的鄉(xiāng)鎮(zhèn)塔加藏族鄉(xiāng),見證化隆縣災后恢復重建首批受災群眾入住。
從空中俯瞰,塔加鄉(xiāng)“蝸居”在大山的褶皺里,一條鄉(xiāng)村公路和兩山夾峙間的一道小溪,或平行或交織的向東“流淌”,河谷間青青的麥田、一樹樹迎風搖曳的細柳和涓涓細流,給原本荒涼的山村注入了昂揚生機和無限活力。
在此行的目的地塔加鄉(xiāng)曹旦么村二社過渡板房上空,一面黨旗在藍天白云映襯下顯得格外鮮艷。13號板房內,戶主曹生民懷抱一歲多大的孫子,滿面笑容地看著妻子杜切奴打包,在幾名親戚協(xié)助下,抱著被褥等生活用品,沿鄉(xiāng)間小道向剛剛加固的“新居”走去。
“啪啪啪……”剛到家門口,等候在新居大門口的鄉(xiāng)黨委書記徐寅和村黨支部書記曹福林迅速點燃鞭炮,用特殊的方式慶;】h災后重建農房竣工后第一戶村民回遷。
在曹生民家的外墻外,懸掛著“讓感恩成為塔加人的精神基因,讓奮進成為塔加人的價值取向”的條幅,門楣上的大紅花,表達出主人的心聲。
步入新居,13間磚木結構的房子顯得古色古香,臥室、伙房、客廳、客房、衛(wèi)生間內,各種家具和家用電器一應俱全,每一間屋子不僅寬敞明亮而且窗明幾凈,加上潔白的地板和主人家怎么也抑制不住的笑容,無形中增添了幾分喜慶氣氛。
“從危房到搬進帳篷,從帳篷搬進活動板房,再到如今的新居,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黨和政府對咱們的牽掛和恩情。”閑下來的杜切奴和坐在炕上做土族刺繡的鄉(xiāng)親們說著心里話。
曹生民告訴記者,災后重建啟動后,自家受損房屋被鑒定為C級,國家按標準補助了5.58萬元維修加固費,加上5000元農房保險費、5000元臨時救助金及其它費用,共領到近8萬元費用,經過為期一個半月的施工,經驗收合格后,今天終于搬回了新居。
“開心快樂之余,更多的是感黨恩。”曹生民說完,拉著記者的手來到大門,指著“新居落成新政賜,高堂筑就樂黨恩”的對聯(lián)說,這就是我們一家的心里話,F(xiàn)在房屋重建好了,家也安頓好了,終于松了一口氣,接下來可以放心出門打工掙錢去,新生活充滿新希望。
沿二社安置點來到南側的半山坡,沿路梨花和丁香花的花香被輕風送至鼻端,清雅而不濃郁,如同生活在這里的人低調而不張揚,和善中飽含著和諧。
來到曹福林家大門口,大門最頂端同樣掛著大紅花,在鞭炮聲中走進新居,東西兩排九間新居相對,庭院中間幾株綠植為新居增色不少。
曹福林的愛人招呼前來道賀的鄉(xiāng)鄰進屋,客廳茶幾上,早已擺放好了各色水果、馓子和清茶。
“感謝黨和政府,讓我們從廢墟中挺起了脊梁,從重建回遷中感受溫暖……”一側的炕上,曹福林的親人曹金子海對著總點長趙志清、駐村第一書記周拉說著。
16時,在距二社3公里之外的一社,黨員加楊扎西把被褥和鍋碗瓢盆搬到三輪車上,在親人和鄉(xiāng)村干部陪同下,駛向自己維修加固好的新居。
新居內,半透明大棚式的四合院顯得格外寬敞,陽光透過棚頂照射進屋。加楊扎西和妻女邊向鄉(xiāng)親分發(fā)水果,邊向我們分享:“自己和女兒是殘疾人,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兩個孫子,災情讓自己的生活陷入低谷,在黨和政府關心支持下,不僅搬回了新居,還加入到養(yǎng)殖行業(yè),加上女兒女婿打工掙錢以及國家給的殘疾人補貼,現(xiàn)在一年有近10萬元的收入。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給我們一家?guī)硇碌南M?rdquo;
“曹旦么村一社是全藏族村、二社是全土族村,自積石山6.2級地震發(fā)生后,我最擔心災后重建過程中群眾間會發(fā)生矛盾,可是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兩個村的群眾猶如一家人,守望相助,親如一家,在大山深處共同演繹民族團結的佳話。”曹福林說,家里門上“聽黨話感黨恩永遠跟黨走,了民意解民憂為民送福祉”的對聯(lián),既是曹旦么村群眾的心里話,更是塔加人民心聲的表達。
“曹旦么村受災農戶93戶,開工91戶,已完工65戶,經縣、鄉(xiāng)兩級驗收達到入住條件20戶。”化隆縣災后重建前線指揮部指揮長李伶介紹,塔加鄉(xiāng)有受災農戶554戶,已開工458戶,開工率達83%,已完工106戶,經縣、鄉(xiāng)兩級驗收達到入住條件60戶,4月25日已全部實現(xiàn)入住。目前,正在加速推進農房災后恢復重建速度,加快資金撥付、確保資金按時發(fā)放到位,確保7月20日前全部完成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