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荒坡已變成市民觀光游園的好去處。圖為同仁市迎賓大道兩側(cè)景觀環(huán)境提升建設項目。公保安加 攝
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秋日里,經(jīng)郭麻日古堡沿迎賓大道走進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區(qū),路旁曾經(jīng)黃土裸露的山坡已變成一處景色怡人的公園,白蠟、雪松、云杉、紫葉李、金葉榆、丁香等喬灌木蔥蔥蘢蘢,千姿百態(tài);形態(tài)各異的亭臺樓閣和迂回曲折的石徑小路,還有朝向隆務河谷以及唐卡小鎮(zhèn)的觀景臺……一景一物,處處賞心悅目。
對居住在同仁市的人們來說,這座公園是一處令人盼望已久的地方——經(jīng)過近3年的精心規(guī)劃和建設,9月27日,這座同仁市最大的休閑觀光公園終于驗收投用。
順利通過驗收后,同仁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長張雪梅站在公園停車場旁寬闊的平臺,眼前別樣的景致不禁讓她笑逐顏開。“快3年了,我們終于為這個項目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張雪梅頗有感觸地說,經(jīng)過近3年的各方努力,同仁市精心打造出了這座全市乃至整個黃南州設施最完備、植物種類最豐富的休閑觀光公園,不僅提升了城市顏值,填充了城區(qū)綠化“禿斑”,更為市民提供了一個閑暇好去處。
張雪梅介紹,眼前這座公園建設面積約32公頃,北部起始于迎賓大道與旅游路交叉口,南部止于今年新搬遷投用的黃南州藏醫(yī)院,全長約2.2公里,分環(huán)境整治和生態(tài)游園兩個片區(qū),是集生態(tài)修復、綠化、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tài)環(huán)境提升項目。
9月27日項目驗收當天下午,信步于公園蜿蜒悠長的石徑,記者看到,兩旁的樹木花草紅的像火、黃的像金,盡情展示著絢爛多彩的秋日魅力。停車場、管理用房、景觀廊道等配套建筑設施掩映其中,三三兩兩的工人忙碌在公園花叢中、樓臺間修剪花草。
眼看自己為之日夜奔波的項目順利通過驗收,項目負責人路萬強一改一臉嚴肅的神態(tài),咧嘴笑起來。“這么長時間終于完工,非常開心。對我們來說,項目通過驗收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我們還要確保樹木花草能茁壯成長,這是大事。”路萬強說,作為施工方,不僅負責項目建設任務,還承擔著為期2年的后期養(yǎng)護工作,修剪、施肥、澆水、病蟲害防治、苗木更換等任務。
作為項目負責人,路萬強對于公園的每一處都如數(shù)家珍,他介紹,公園主要以綠化種植為主,近3年來,種植了38種8000多株本地特色喬木、花灌木和外地引進的樹種,還種植了48681平方米的花卉,實實在在將這里改造成了一處景色秀美的公園。
時間的指針回撥到3年前,郭麻日古堡以南的區(qū)域,直至市區(qū)北端,均是一處處荒坡溝壑,這一區(qū)域的土質(zhì)和同仁市東山如出一轍,都以濕陷性黃土為主,土壤堿性大,不適宜樹木生長。但人定勝天,就像已綠樹成林的東山一樣,如今,這一區(qū)域被改造成了公園,搖身變成市民休閑觀光的好去處。
說起同仁綠化,東、西兩山總是繞不開的話題。在秋風的吹拂中,這個季節(jié)里的同仁市東西兩山層林盡染,如同一幅油畫,變成谷地最美麗的景色。
遙想十余年前,東、西山的每一處山梁溝壑除了裸露的黃土,剩下的就是叢生的雜草。作為土生土長的同仁人,親眼見證了這兩座“綠色脊梁”樹木成林。張雪梅說:“這讓我們每一個為之奮斗過的人都感到很有成就感。”如今,每到夏日傍晚時分,人們沿著林間硬化路爬山、散步,更有人駕車一路駛向山頂,俯瞰鑲嵌在河谷的古城隆務,領略家鄉(xiāng)的魅力。
生態(tài)立市。多年來,同仁以隆務東、西山及南當山生態(tài)治理工程為重點,推動“兩山”理念在同仁生動實踐。在一年年植綠的不斷接力中,金色谷地的人們一步步將荒山禿嶺變成了綠洲。據(jù)統(tǒng)計,同仁市現(xiàn)有森林面積11.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5.37%;草原面積29.8萬公頃,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60.9%,近三年累計完成國土綠化2.85萬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