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圖說青海
【鄉(xiāng)村振興在青海】深耕“一籃菜” 致富一方人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洪玉杰 徐遠航
發(fā)布時間:2024-08-01 09:18:34
編輯:李娜

工作人員展示紅筍。洪玉杰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7月,是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新街回族鄉(xiāng)冷涼蔬菜收獲的季節(jié)。清凌凌的麻吾河水打著旋兒奔流而下,河水旁是寬闊筆直的馬路,挨著馬路的是一望無際的農田,農田里一片片紅筍長勢喜人。

  “那就是紅筍種植大戶,在甘肅、青海、寧夏境內,數他種植紅筍的面積最大。”順著新街鄉(xiāng)黨委副書記馬麗赟手指的方向,記者遠遠看見陸景民在齊腰的紅筍地里,從一頭緩緩移向另一頭,身影也逐漸明朗起來。

  冷涼蔬菜,又稱高原夏菜,海拔適中、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是種植冷涼蔬菜所需的自然條件。

  來自河南省的陸景民已經從事紅筍種植20年,之前在海西諾木洪農場種植,自2015年“轉場”到新街鄉(xiāng)后,借助優(yōu)惠的政策,紅筍種植的面積越來越大,現在已有40公頃種植面積。

  “我們的紅筍種植面積大,品質優(yōu),全部銷往北京、上海、福建、浙江等地,效益可觀。”初見陸景民,他便自豪地亮出“成績單”。

  據了解,為充分搶占紅筍的市場,陸景民采用分批次種植的方式,根據新街鄉(xiāng)每個村的海拔不同,種植時間和收獲時間前后相差兩個月。

  這不,最早種植的紅筍已經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最晚種植的紅筍才迎來“間苗”,就是將長勢不好的紅筍摘掉,只保留優(yōu)質苗。

  立足本土,深耕良品,以陸景民的紅筍為例,畝產量近4500公斤,畝產值近8000元,由于當地氣候條件優(yōu)良,種出來的紅筍綠色有機,深受消費者青睞。而且紅筍全部收割后,村民還會在田地里種植牧草,解決當地冬季草料的需求。

土豆種植成規(guī)模。洪玉杰 攝

  新街鄉(xiāng)獨特的氣候環(huán)境,成為高原冷涼蔬菜發(fā)展的重要優(yōu)勢。從陸景民的紅筍地走出來,便是綠意盎然的百畝馬鈴薯種植地,“青薯9號”馬鈴薯因高產、廣適的品質,曾在全國多地實現畝產超萬斤紀錄。

  “洋芋花開賽牡丹”,置身“花海”中的張財成正忙碌著查看馬鈴薯的生長情況。張財成畢業(yè)于青海大學農業(yè)專業(yè),曾在上海打拼過5年,每次回到家鄉(xiāng),心中總會涌起波瀾。2022年,張財成回到家鄉(xiāng),憑借專業(yè)的知識和豐富的資源,投身馬鈴薯種植。

  “我的規(guī)劃是種植面積2000畝,從育種到繁殖,從實驗到農田,都要做出來。”張財成介紹,目前主要種植青薯9號,也種有部分青薯10號和沃土5號,試驗田內還試種了超級馬鈴薯優(yōu)良品種。

  青薯9號成為“香餑餑”,從張財成的田里走出青海,走向全國各地,甚至直供港澳。在張財成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們在家門口實現了發(fā)展致富。

  “麻吾村的貢菜、陸切村的紅筍、藏蓋村的長白蔥、魚山村的蒜苗、老虎口村的馬鈴薯,新街全鄉(xiāng)露地蔬菜面積達9000畝,蔬菜產值7600多萬元。農業(yè)結構轉型升級以來,群眾收入翻了一番!”馬麗赟說,新街鄉(xiāng)按照“土地變基地,農民變工人,產品變商品”的發(fā)展思路,充分發(fā)揮地域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高原冷涼蔬菜種植產業(yè)。

  各類蔬菜長勢旺,農旅融合歡歌起。近年來,貴德縣結合優(yōu)勢資源,做大做優(yōu)做強高原冷涼蔬菜產業(yè),大力實施產業(yè)體系構建行動,縱深推進重點產業(yè)鏈鏈長制,推進貴德縣“生態(tài)循環(huán)農牧業(yè)、農作物良種繁育、果蔬種植、食用菌種植、冷水魚養(yǎng)殖”五大重點產業(yè)綠色化、優(yōu)質化、品牌化發(fā)展。

推薦閱讀
省委議軍會議召開 陳剛主持并講話 吳曉軍出席
吳曉軍在西寧海東海西調研督導經濟運行情況
青海加強跨區(qū)域跨層級藥品協(xié)同監(jiān)管
《青海省國土空間規(guī)劃(2021—2035年)》正式印發(fā)
青海全民閱讀推廣中心、推廣站點擬確定對象公示
青海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
西寧市與天津大學開展校地合作激活科創(chuàng)引擎
青海湟中旅游旺季免費提供383個停車泊位
24H熱點
扎根高原 赤誠奉獻
青海海東紅獅硅基新材料項目加緊建設
青海門源:旅游富民蹚新路 定情山下譜新曲
近一萬人次周末浪西寧野生動物園
百余名越野愛好者穿越錦繡都蘭
遼寧游客心跳驟停 青海醫(yī)生傾力搶救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進行時...
還水于河,只為黃河安瀾——青海省海南州“小水電...
【再走青藏線——傳承弘揚“兩路”精神】達隆村,...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內外...
熱點圖片
扎根高原 赤誠奉獻
扎根高原 赤誠奉獻
青海海東紅獅硅基新材料項目加緊建設
青海海東紅獅硅基新...
青海門源:旅游富民蹚新路 定情山下譜新曲
青海門源:旅游富民...
近一萬人次周末浪西寧野生動物園
近一萬人次周末浪西...
百余名越野愛好者穿越錦繡都蘭
百余名越野愛好者穿...
遼寧游客心跳驟停 青海醫(yī)生傾力搶救
遼寧游客心跳驟停 青...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進行時】“野人菜”成了村民的致富菜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
還水于河,只為黃河安瀾——青海省海南州“小水電”清理整改綜述
還水于河,只為黃河...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lián)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鄉(xiāng)村振興在青海】深耕“一籃菜” 致富一方人

青海日報
2024-08-01 09:1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鄉(xiāng)村振興在青�!可罡耙换@菜” 致富一方人

青海日報
2024-08-01 09:1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鄉(xiāng)村振興在青海】深耕“一籃菜” 致富一方人

  • 2024-08-01 09:18:34
  • 來源:青海日報

工作人員展示紅筍。洪玉杰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7月,是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新街回族鄉(xiāng)冷涼蔬菜收獲的季節(jié)。清凌凌的麻吾河水打著旋兒奔流而下,河水旁是寬闊筆直的馬路,挨著馬路的是一望無際的農田,農田里一片片紅筍長勢喜人。

  “那就是紅筍種植大戶,在甘肅、青海、寧夏境內,數他種植紅筍的面積最大。”順著新街鄉(xiāng)黨委副書記馬麗赟手指的方向,記者遠遠看見陸景民在齊腰的紅筍地里,從一頭緩緩移向另一頭,身影也逐漸明朗起來。

  冷涼蔬菜,又稱高原夏菜,海拔適中、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是種植冷涼蔬菜所需的自然條件。

  來自河南省的陸景民已經從事紅筍種植20年,之前在海西諾木洪農場種植,自2015年“轉場”到新街鄉(xiāng)后,借助優(yōu)惠的政策,紅筍種植的面積越來越大,現在已有40公頃種植面積。

  “我們的紅筍種植面積大,品質優(yōu),全部銷往北京、上海、福建、浙江等地,效益可觀。”初見陸景民,他便自豪地亮出“成績單”。

  據了解,為充分搶占紅筍的市場,陸景民采用分批次種植的方式,根據新街鄉(xiāng)每個村的海拔不同,種植時間和收獲時間前后相差兩個月。

  這不,最早種植的紅筍已經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最晚種植的紅筍才迎來“間苗”,就是將長勢不好的紅筍摘掉,只保留優(yōu)質苗。

  立足本土,深耕良品,以陸景民的紅筍為例,畝產量近4500公斤,畝產值近8000元,由于當地氣候條件優(yōu)良,種出來的紅筍綠色有機,深受消費者青睞。而且紅筍全部收割后,村民還會在田地里種植牧草,解決當地冬季草料的需求。

土豆種植成規(guī)模。洪玉杰 攝

  新街鄉(xiāng)獨特的氣候環(huán)境,成為高原冷涼蔬菜發(fā)展的重要優(yōu)勢。從陸景民的紅筍地走出來,便是綠意盎然的百畝馬鈴薯種植地,“青薯9號”馬鈴薯因高產、廣適的品質,曾在全國多地實現畝產超萬斤紀錄。

  “洋芋花開賽牡丹”,置身“花海”中的張財成正忙碌著查看馬鈴薯的生長情況。張財成畢業(yè)于青海大學農業(yè)專業(yè),曾在上海打拼過5年,每次回到家鄉(xiāng),心中總會涌起波瀾。2022年,張財成回到家鄉(xiāng),憑借專業(yè)的知識和豐富的資源,投身馬鈴薯種植。

  “我的規(guī)劃是種植面積2000畝,從育種到繁殖,從實驗到農田,都要做出來。”張財成介紹,目前主要種植青薯9號,也種有部分青薯10號和沃土5號,試驗田內還試種了超級馬鈴薯優(yōu)良品種。

  青薯9號成為“香餑餑”,從張財成的田里走出青海,走向全國各地,甚至直供港澳。在張財成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們在家門口實現了發(fā)展致富。

  “麻吾村的貢菜、陸切村的紅筍、藏蓋村的長白蔥、魚山村的蒜苗、老虎口村的馬鈴薯,新街全鄉(xiāng)露地蔬菜面積達9000畝,蔬菜產值7600多萬元。農業(yè)結構轉型升級以來,群眾收入翻了一番!”馬麗赟說,新街鄉(xiāng)按照“土地變基地,農民變工人,產品變商品”的發(fā)展思路,充分發(fā)揮地域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高原冷涼蔬菜種植產業(yè)。

  各類蔬菜長勢旺,農旅融合歡歌起。近年來,貴德縣結合優(yōu)勢資源,做大做優(yōu)做強高原冷涼蔬菜產業(yè),大力實施產業(yè)體系構建行動,縱深推進重點產業(yè)鏈鏈長制,推進貴德縣“生態(tài)循環(huán)農牧業(yè)、農作物良種繁育、果蔬種植、食用菌種植、冷水魚養(yǎng)殖”五大重點產業(yè)綠色化、優(yōu)質化、品牌化發(fā)展。

作者 洪玉杰 徐遠航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