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圖說青海
【文化中國行】“海藏咽喉”的商貿傳奇
——“走進丹噶爾古城”系列報道之一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辛元戎 王十梅
發(fā)布時間:2024-06-05 09:04:19
編輯:趙旭

  編者按:丹噶爾,歷史上被譽為“海藏通衢”“環(huán)海商都”,位于唐蕃古道和絲綢之路南線,是從青海東部去往青海牧區(qū)和新疆、西藏的重要節(jié)點地區(qū)。自古以來,這里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貿易往來、文化交融的特殊地區(qū),造就了丹噶爾歷史上商貿的繁榮與文化的多彩,成就教育的興盛與人才的薈萃。

  時代的演進有其連續(xù)性,重溫過往,是為更好地書寫當下、描繪未來,特推出“走進丹噶爾古城”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夕陽下的丹噶爾古城拱海門。湟源縣文體旅游局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五月中下旬,丹噶爾古城陽光格外明媚。絡繹不絕的游客踏著青石板鋪就的道路,漫步城內的街巷,感受著這座高原古城濃厚的文化氣息。

  站在古城的拱海門下,湟源縣丹城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講解員馬開春向我們介紹丹噶爾的歷史:“清朝初年,這附近曾建有一座名為東科爾的寺院。丹噶爾、東科爾是同一蒙古語詞匯的不同譯音,意為‘白海螺’。雍正年間,在這里重新修筑的城池也以丹噶爾為名。”

  丹噶爾位于西寧市湟源縣城關鎮(zhèn)。說起湟源,就不能不提它獨特的地理位置。

  湟源西部的日月山古稱“赤嶺”,這里是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農業(yè)區(qū)與牧業(yè)區(qū)的分界線。日月山以東,是阡陌縱橫、炊煙裊裊的農區(qū);日月山以西,則是牛羊遍野、千里寥廓的草原。唐朝的文成公主和親吐蕃就曾翻越日月山西行。過了日月山再往西,就是煙波浩渺、古稱“西海”的青海湖。湟源自古以來就處在中原通往青海牧區(qū)、西藏、新疆的交通孔道上,是唐蕃古道、絲綢之路南線上的重要節(jié)點,素有“海藏通衢”和“海藏咽喉”之稱。

  “這樣的先天條件,決定了丹噶爾必定成為一處文化交融、商貿繁榮之地。”馬開春說。

  青海是中國四大牧區(qū)之一,在古代,這里所產的青海驄、河曲馬、牦牛、藏羊享譽中原地區(qū)。中原王朝需要得到青海牧區(qū)的駿馬作為軍事戰(zhàn)略物資,而青海的游牧民族離不開中原的茶葉。“早在唐朝開元年間,唐朝和吐蕃就在赤嶺開展互市,互市的商品包括茶葉、布匹、絲織品、牲畜、畜產品等?梢哉f,這標志著我國邊關互市的開始。”青海省社會科學院的青海地方史專家張生寅這樣介紹湟源貿易史的開端。

丹噶爾排燈藝人賀存玉在展示新型排燈。辛元戎 攝

  走在古城里,皮貨行、陳醋店、古董鋪……一間間古香古色的店鋪不斷映入眼簾,讓人仿佛穿越到了幾百年前,感受“環(huán)海商都”“小北京”丹噶爾的繁華。

  清朝雍正三年,朝廷將青海東部的茶馬貿易市場從多巴移到丹噶爾。經年羹堯奏請,于雍正五年(1727年)修筑丹噶爾城,丹噶爾的民族貿易日益興旺。嘉慶、道光年間,丹噶爾的年貿易總額達到白銀250萬兩,是當時西寧的六七倍。1900年以后,英國、美國、德國、俄國等國商人看到商機,先后在丹噶爾設立了新泰興、怡和、天長仁等十幾家洋行。

  今天,古鎮(zhèn)上還矗立著一座有著券窗和羅馬柱的洋樓,這是當年英國仁記商行的所在。里面陳列著西洋鐘、打字機、1915年出版的《袖珍英漢詞林》以及各個商號的票據、往來信件等老物件,它們向游客講述著丹噶爾往昔的故事。

  “商賈云集,貿易興盛。丹噶爾成為西部地區(qū)的貿易重鎮(zhèn)和畜產品集散地。青海的羊毛、皮張等貨物從丹噶爾起步,源源不斷地運往天津港等地,走向全國和海外。”馬開春說。

  如今的湟源人,秉承先輩開拓精神,立足本地資源優(yōu)勢,生產加工的牛羊肉、陳醋、馬牙蠶豆、沙棘飲料、枸杞原漿以及湟源排燈、湟源皮繡等產品,遠銷全國多個省區(qū)以及日本、匈牙利、尼泊爾、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續(xù)寫著丹噶爾貿易的新篇章。

推薦閱讀
陳剛主持召開全省學校思政課建設座談會
陳剛:讓青海湖成為大美青海 "皇冠上的藍寶石"
[全國媒體青海剛察行]抱團發(fā)展 藏族村里的幸福話
青海:中央環(huán)保督察整改取得積極進展
青海省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許可信息
關于6起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典型問題的通報
青;。恨r村公路災后恢復重建“戰(zhàn)”正酣
青,斍撸壕哿Ω母锎蛟旎鶎又卫怼艾斍邩影濉
24H熱點
書寫夢想 沖刺高考
拼搏今朝 逐夢未來
2024年“奔跑吧·少年”兒童青少年主題健身活動青海...
在天空之鏡,遇見中國紅!青海茶卡鹽湖景區(qū)開園游...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 一場...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 山靈...
【大美青!じ咴闱颉坑^足球盛會 賞臻品盛宴 ——...
曲麻萊成群牦牛似珍珠
【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桑葚掛枝頭
【大美青!じ咴闱颉抠愂戮 銷售火爆 ——“青...
熱點圖片
書寫夢想 沖刺高考
書寫夢想 沖刺高考
拼搏今朝 逐夢未來
拼搏今朝 逐夢未來
2024年“奔跑吧·少年”兒童青少年主題健身活動青海分會場啟動
2024年“奔跑吧·少年...
在天空之鏡,遇見中國紅!青海茶卡鹽湖景區(qū)開園游客超過萬人!
在天空之鏡,遇見中...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 一場電閃雷鳴下的高反“體檢” ——因地制宜發(fā)展新質生產力·一線報道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 山靈水秀,從“一”說起…… ——高質量發(fā)展區(qū)域調研行·海北篇(上)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大美青!じ咴闱颉坑^足球盛會 賞臻品盛宴 ——“青超聯(lián)賽”第二輪海南州主場見聞
【大美青!じ咴闱...
曲麻萊成群牦牛似珍珠
曲麻萊成群牦牛似珍珠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lián)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文化中國行】“海藏咽喉”的商貿傳奇
——“走進丹噶爾古城”系列報道之一

青海日報
2024-06-05 09:0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文化中國行】“海藏咽喉”的商貿傳奇
——“走進丹噶爾古城”系列報道之一

青海日報
2024-06-05 09:0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文化中國行】“海藏咽喉”的商貿傳奇
——“走進丹噶爾古城”系列報道之一

  • 2024-06-05 09:04:19
  • 來源:青海日報

  編者按:丹噶爾,歷史上被譽為“海藏通衢”“環(huán)海商都”,位于唐蕃古道和絲綢之路南線,是從青海東部去往青海牧區(qū)和新疆、西藏的重要節(jié)點地區(qū)。自古以來,這里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貿易往來、文化交融的特殊地區(qū),造就了丹噶爾歷史上商貿的繁榮與文化的多彩,成就教育的興盛與人才的薈萃。

  時代的演進有其連續(xù)性,重溫過往,是為更好地書寫當下、描繪未來,特推出“走進丹噶爾古城”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夕陽下的丹噶爾古城拱海門。湟源縣文體旅游局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五月中下旬,丹噶爾古城陽光格外明媚。絡繹不絕的游客踏著青石板鋪就的道路,漫步城內的街巷,感受著這座高原古城濃厚的文化氣息。

  站在古城的拱海門下,湟源縣丹城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講解員馬開春向我們介紹丹噶爾的歷史:“清朝初年,這附近曾建有一座名為東科爾的寺院。丹噶爾、東科爾是同一蒙古語詞匯的不同譯音,意為‘白海螺’。雍正年間,在這里重新修筑的城池也以丹噶爾為名。”

  丹噶爾位于西寧市湟源縣城關鎮(zhèn)。說起湟源,就不能不提它獨特的地理位置。

  湟源西部的日月山古稱“赤嶺”,這里是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農業(yè)區(qū)與牧業(yè)區(qū)的分界線。日月山以東,是阡陌縱橫、炊煙裊裊的農區(qū);日月山以西,則是牛羊遍野、千里寥廓的草原。唐朝的文成公主和親吐蕃就曾翻越日月山西行。過了日月山再往西,就是煙波浩渺、古稱“西海”的青海湖。湟源自古以來就處在中原通往青海牧區(qū)、西藏、新疆的交通孔道上,是唐蕃古道、絲綢之路南線上的重要節(jié)點,素有“海藏通衢”和“海藏咽喉”之稱。

  “這樣的先天條件,決定了丹噶爾必定成為一處文化交融、商貿繁榮之地。”馬開春說。

  青海是中國四大牧區(qū)之一,在古代,這里所產的青海驄、河曲馬、牦牛、藏羊享譽中原地區(qū)。中原王朝需要得到青海牧區(qū)的駿馬作為軍事戰(zhàn)略物資,而青海的游牧民族離不開中原的茶葉。“早在唐朝開元年間,唐朝和吐蕃就在赤嶺開展互市,互市的商品包括茶葉、布匹、絲織品、牲畜、畜產品等?梢哉f,這標志著我國邊關互市的開始。”青海省社會科學院的青海地方史專家張生寅這樣介紹湟源貿易史的開端。

丹噶爾排燈藝人賀存玉在展示新型排燈。辛元戎 攝

  走在古城里,皮貨行、陳醋店、古董鋪……一間間古香古色的店鋪不斷映入眼簾,讓人仿佛穿越到了幾百年前,感受“環(huán)海商都”“小北京”丹噶爾的繁華。

  清朝雍正三年,朝廷將青海東部的茶馬貿易市場從多巴移到丹噶爾。經年羹堯奏請,于雍正五年(1727年)修筑丹噶爾城,丹噶爾的民族貿易日益興旺。嘉慶、道光年間,丹噶爾的年貿易總額達到白銀250萬兩,是當時西寧的六七倍。1900年以后,英國、美國、德國、俄國等國商人看到商機,先后在丹噶爾設立了新泰興、怡和、天長仁等十幾家洋行。

  今天,古鎮(zhèn)上還矗立著一座有著券窗和羅馬柱的洋樓,這是當年英國仁記商行的所在。里面陳列著西洋鐘、打字機、1915年出版的《袖珍英漢詞林》以及各個商號的票據、往來信件等老物件,它們向游客講述著丹噶爾往昔的故事。

  “商賈云集,貿易興盛。丹噶爾成為西部地區(qū)的貿易重鎮(zhèn)和畜產品集散地。青海的羊毛、皮張等貨物從丹噶爾起步,源源不斷地運往天津港等地,走向全國和海外。”馬開春說。

  如今的湟源人,秉承先輩開拓精神,立足本地資源優(yōu)勢,生產加工的牛羊肉、陳醋、馬牙蠶豆、沙棘飲料、枸杞原漿以及湟源排燈、湟源皮繡等產品,遠銷全國多個省區(qū)以及日本、匈牙利、尼泊爾、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續(xù)寫著丹噶爾貿易的新篇章。

作者 辛元戎 王十梅
編輯:趙旭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