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3月20日清晨,走進位于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務鎮(zhèn)吾屯下莊村的龍樹畫苑,路邊寫有“唐卡藝術小鎮(zhèn)、熱貢藝術之鄉(xiāng)”的指示牌令人耳目一新。如今,隆務河畔的龍樹畫苑已成為近千名唐卡畫師的創(chuàng)作園地。
一間畫室內,畫苑創(chuàng)始人扎西尖措正帶領學生繪制一幅名為《五百羅漢》的巨型唐卡,高原的陽光透過窗戶投射出明暗交錯的光影,只聽摹筆聲“沙沙”作響。
“小范,朱砂顏色有點厚,碗里再加點水,顏料稠度要合適,這樣顏料不易從畫布上剝落……”扎西尖措耐心地指導徒弟范慶基。每天,扎西尖措都會來畫室轉轉,為徒弟指出繪畫、上色等方面的不足之處,幫助他們更快進步。
“好的,師傅,我注意!”范慶基利落地應答。聽到師傅教導,他用刀片刮掉一部分后開始重新調和顏料。
“這幅作品是師傅打的底稿,我們?yōu)楫嬜髦腥宋锩柽、上色?rdquo;在范慶基看來,每一件唐卡作品都是師傅嘔心瀝血所繪制,因此,在上色時需要格外專注與認真。
扎西尖措從小拜師學畫。唐卡精妙之處在于“口傳心授”,師傅啟發(fā)并教會扎西尖措藝術創(chuàng)作的同時,考慮更多的是想讓他把這門手藝傳承下來,將熱貢文化進一步發(fā)揚光大。
扎西尖措牢記師傅的囑托,不斷摸索學習各流派畫技,并赴西藏、山西、甘肅敦煌莫高窟等地學習觀摩壁畫。通過汲取各地壁畫在線條勾勒、結構比例、色彩調配、人物造型等方面所長來豐富自身造詣,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技藝日漸成熟,扎西尖措開始免費招收學徒,讓更多熱愛唐卡技藝的年輕人在金色谷地追逐繪畫之夢。
“畫苑就像師傅一手帶大的孩子,正在逐漸成長壯大。”范慶基回憶:“最初在師傅家學習時,還是家庭式的作坊,房間又小又擠,冬天還特別冷。”
隨著畫作慢慢得到市場認可,畫苑的規(guī)模逐漸擴大,前來拜師學藝的學生有了宿舍、食堂、健身房、籃球場、專門的畫室以及展示作品的展廳,形成了集設計、加工、生產、銷售、培訓、宣傳、展覽為一體的產業(yè)。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如何擴大唐卡藝術受眾覆蓋面,提高受眾知曉率,促進熱貢文化藝術產業(yè)發(fā)展?扎西尖措與侄子完德尖措花了很多心思與功夫。
“吾屯村有近50位年邁的唐卡畫師,他們有著精妙的唐卡繪畫技藝。為了使這些寶貴的技藝留存下來,我們將通過視頻口述實錄,系統(tǒng)記錄他們的唐卡繪畫技藝。”近些年,扎西尖措籌備建設畫苑唐卡數(shù)字中心,并通過網(wǎng)絡直播,線上講解熱貢藝術知識,普及藝術理論,讓更多人了解這門藝術。
除了傳統(tǒng)題材外,扎西尖措還將草原、牦牛、帳篷、雪山、炊煙等自然風光融入唐卡畫作中,處處展現(xiàn)出青海的自然人文之美。
在范慶基眼中,師傅扎西尖措身上流淌著人文精神之美。他免費招收熱愛唐卡繪畫的年輕人,免費提供食宿,學徒通過自己的設計加工,把畫作變成具有當?shù)匚幕厣穆糜萎a品,增加了收入。“師傅總教導我們藝無止境,他從不怕自己的技藝外傳,只怕徒弟學不好。”
“我17歲的時候來到畫苑學習畫唐卡,學會了畫底稿、上色、染色、勾粉、勾線,并且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畫唐卡是我的愛好,也是我的事業(yè)。”如今,桑吉措和弟弟斗拉關卻都在畫苑學畫唐卡,穩(wěn)定的收入讓桑吉措一家過上了相對富裕的生活。
開設特色畫苑、發(fā)展文旅產業(yè),如今的龍樹畫苑整合唐卡、堆繡、泥塑、雕刻等熱貢藝術產品,帶動群眾以畫為生,走出了一條依托特色資源發(fā)展文化產業(yè)、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的路徑。